
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05-17
作者:金进
来源:人民论坛网

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必然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对帮助青少年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法治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地位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良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提升青少年的法治能力和法治意识,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学校是青少年法治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在开展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对于未成年人的发展而言,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影响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会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相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足,会减损学校教育的效果,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此外,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要靠学校和家庭的引导,也需要社会的有力支持。因此,为构建全方位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需要广泛组织和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建立法治教育的网络体系,其中,媒体宣传也要积极承担起法治教育责任,开发体现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理念的图书、杂志、动漫作品、少儿节目等文化产品,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寄予了深沉的期待,赋予了重大的职责。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它还是法治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着独特功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政治正确、内容鲜活、方法有效的法治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纪严于法,到底严在哪里
2022-08-12
从处罚角度来看,纪严于法至少严在以下层面:一是党纪处罚行为范围广于法律。党纪处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按照纪严于法原则,有些行为写入了纪律中,但法律中并没有规定。以遇危不救行为(即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为例,法律对此没有规定,但党纪处分条例在第九章“对违反群众纪 律行为的处分”中,规定出现这种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 党籍处分。二是党纪处罚起点数额低于法律。以受贿为例,2016 年两高司法解释将受贿罪的起点数额由原先的五千元提高到三万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低于三万元的受贿行为就一概不能作为犯罪处理,受贿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也应追究刑事责任。而从党纪处分条例规定及近年来的处分案例看,党纪处分起点数额远 低于法规,或换句话说,党纪处分更看重的是违纪行为的性质、恶劣 程度、造成后果等。只要造成严重恶劣影响,就会受到党纪处分。 -
党员干部如何增强党性?
2022-01-05
党员干部除了要预防身体上的“亚健康”,更要警惕思想上的“亚健康”,自觉做到强健体魄,增强党性,确保身体和思想都健康无虞。 -
全面从严治党 要害在“治”
2021-12-14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严,要害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