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认识廉政文化的实践要求
 2022-03-07
作者:王寿林
来源:天津日报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党性修养和理论修养,增强法治观念和纪律观念,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以豁达之心对待得失,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在实际生活中,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成就人生的前进动力、完善人生的精神境界。有了理想信念,人才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在成长中学会担当,在考验中接受历练,在诱惑中选择坚守。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防止和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始终保持崇高信念上的顽强定力、高尚品格上的顽强定力、良好操守上的顽强定力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道德风尚建设。廉洁从政是以高尚的道德操守为支撑的,客观上要求我们运用廉政典型进行示范教育,运用腐败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运用廉政条规进行法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作风,保持廉洁操守,升华人格品位,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切实守住为官一任的道德底线、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内心世界的一片净土。坚持用廉政理论引导人,用廉政典型感化人,用廉政风范熏陶人,使党员干部自觉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精神境界,美化生活情趣,增强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实实在在做事。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确保廉洁从政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要慎行、慎独、慎初、慎微,使廉洁成为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素养,从而在内心世界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思想屏障。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以廉洁自律、制约监督、源头防范、查办惩处、权益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法规制度,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整体效能。完善财产申报制度、金融实名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信访举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引咎辞职制度,加强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切实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完善任期目标制度、实绩考核制度、升降奖惩制度,为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和动力。完善民主评议制度,通过个人述职、群众评议、组织考察,对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方面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使领导干部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能置身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中。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规范力、监督的约束力、制约的矫正力和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掌权者办事具有统一的标准、清晰的界限、既定的程序和明确的责任,确保各项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运行。
 
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坚持用时代的眼光审视廉政文化、用发展的理念研究廉政文化、用丰富的载体展示廉政文化,不断推进廉政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从精神追求、制度建设、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构建反映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的廉政文化体系。善于挖掘古今中外的廉政文化资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用,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廉政文化传播平台,大力倡导反腐倡廉建设的主旋律和正气歌。以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书画展览和公益广告等形式表现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推出一批主题昂扬向上、时代特色鲜明、体现人文关怀的优秀廉政作品,为党员干部提供具有系统性、立体化、多层面、全覆盖的廉政文化精神套餐。按照拓宽渠道、丰富载体、突出品位、体现特色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批健康向上、富有创意的廉政文化品牌,构建形式独特的廉政文化风景线,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党员干部内心世界,使党员干部在润物无声中净化心灵,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境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使廉政文化内化为素质,见诸行动。
来源:天津日报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廉洁文化智慧2022-06-17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022-07-13 百年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成就巨大。一个百年大党至今仍坚强有力、朝气蓬勃,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最大成就,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由于政治建设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居于统领地位,且具有历史性、辩证性、贯穿性等特征,可以着重从基础、根本、关键和保障四个方面重点思考。
 
 
- 
	   	  	 		
	   	  	 			 发挥阵地作用 助力检察文化建设2022-05-16 做为一家专门从事展馆建设的公司来说,三月雨十九年来一直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在检察文化阵地建设中,坚持"符合时代特征、体现检察特性、独具地方特色"的总体思路,立足地域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注重发挥检察文化引领、渗透、融合、凝聚的积极作用,打造适用于广大党员干部的集中参观学习阵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