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廉洁文化智慧
2022-06-17
作者:三月雨编辑
来源:三月雨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干,其精华成为塑造和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其中很多宝贵思想对推进高质量廉洁 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廉,本义指厅堂的侧边,既有棱有角又方方正正,后引申为为人品行端正。洁,本义形容水的干净、清洁,“洁,净也。从水,絜声”。廉洁,就是品行端正、操守清白、德行高尚,更高的要求还在于做到自修自律,这正是儒家思想特别强调的。不难看出,廉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非常丰富,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修养论、社会论、 教育论、政治论。修养论是“儒学四论”的基石,是关于人格修养的 论述,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等,强调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境界,实现个人的安身立命,进而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孔子毕生致力于建设这样一个和 谐有序、人人安顿的理想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这与共产主义有着内在融通性。一个人一旦真正确立了这种高尚追求,就能在任何环境中做到择善固执、身端行正,为实现远大社会理想孜孜奋斗。儒家思想中还蕴含丰富的廉洁文化智慧。比如,对政治本质的清醒认知。孔子多次对何为政治作出回答,如“人道政为大”“政者, 正也”。在他看来,“政”的本质就是“正”,“行政”就是“行正”, “政治”就是“正治”,要以正治国、以正理政。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为政治正确实行、权力不被滥用奠定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即为政者必须要有相应的德行,将为政以德作为执政的品格要求。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政者“正”,就会带动社会“正”,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再如,对政治功能的明确定位。
《尚书》记载,从“政在养民” 到“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再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古老的华夏民族很早就有 了政治应服务百姓的理念。孔子鲜明提出爱民、养民、惠民主张及“庶、富、教”等举措,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观点对今天依然有启迪意义。主席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蕴含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基因。还如,对为政目的的鲜明主张。《论语·微子篇》记载,“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即为政做官是为了实行道义。孔子言,“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认为要致力于做老百姓认为该做的事,倾听百姓意见,即“谋及庶人”,而不是自作主张,更不能“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启示我们,为官从政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前途”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不能谋取私利。又如,对权力财富的理性态度。儒家思想中有着清醒理性的义利观,如“利者,义之和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人的正当需求,但要从正道获取,否则宁愿不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以这样的理念修身养 性,自然能够时时处处身端行正、清白自守,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对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正确处理好财富与岗位、权力的关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做到利诱面前不乱意、权惑面前不动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儒家思想并不认为单靠理念引导和人文教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而是有着一系列系统贯通的设计。《孔子家语·刑政篇》记载,“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 这是一个道德教化、制度规范、行政引导、刑罚救济四措并举的系统设计,凸显德法相依、德治礼序、刑政相参的文化特色。他律与自律缺一不可,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靠强有力的内在自律。从这个角度说,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既要完善纪法规范、制度保障,抓好制度执行,更要高度重视、努力做好以文化人、以德教人的工作,这是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最终达到不想腐的关键所在。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主席谈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021-12-0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指出:“要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教育引导青年党员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主席总书记关于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部分重要论述。 -
马克思主义廉政观及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2022-06-02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加大反腐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贪腐的高压态势。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应该对马克思廉政观加以细致研究,从中得到廉政建设的相关启示,从而为制度创新和国家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 -
党建“红”引领教育“优”
2021-12-07
主席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时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