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党建引领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2022-03-24
作者:赵梦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主席总书记强调:“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党建做得好,可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有助于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把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城乡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打造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才能更好促进基层治理。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各类矛盾问题往往较为复杂。如何做到收集问题更全面、解决问题更及时?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就能畅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提高办事效率进而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也需科技赋能。近年来,多地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推进基层治理走向“智治”。从“中枢大脑”的指挥调度,到群众诉求的智能汇总,促进了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创新。实践证明,把党建引领与科技赋能有机结合,就能推动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如何,关键要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老旧公园修整改造,健身广场的设施更换升级……基层治理面临的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是关系居民和村民生活品质的大事。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暖民心、纾民困、解民忧的紧迫感,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细文章,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必须汇集众智、凝聚合力。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让基层党组织更好凝聚人心、团结群众,就能最大限度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构成要素
2022-07-18
首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法治文化承接 的桥梁。其次,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成为法治文化发育的土壤。最后, 我国特有的和谐社会理论为法治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载体。 -
跟随总书记走进延安
2022-11-01
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主席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先后瞻仰了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 -
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萌芽
2022-03-2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法治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事关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养成,事关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和公民法治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