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三个跟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2022-03-03
作者:张国强
来源:人民论坛网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思想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第一,思想跟进,切实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通过先进思想精神的引领,才能不断提高组织建设的水平,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觉悟,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础。首先,拧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总开关。广大基层党组织集体和党员个体都要以党中央指导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学习指南,不断强化学习,既要以此为根本遵循,加强学习的力度,也要拓宽学习的广度,学原文悟原理,真正做到学懂弄透,切实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更要加深学习的厚度,保证学习入心入脑。其次,加强理论学习。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主席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深入领会主席总书记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大脉络大格局,统一认识、凝聚力量、明确方向,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
 
  第二,认识跟进,强化基层党组织强化担当意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要求,还体现着强烈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首先,提高担当意识。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契机,引导基层党组织强化担当意识,坚持“抓好基层党建是本职,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渎职”。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分内之事,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基层党组织的重大意义、现实要求和方向路径,增强“四个意识”,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意识。其次,加强党员思想教育阵地建设。思想教育的内容要“讲理”,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思想教育的方式要“有情”,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想听爱听;思想教育的载体要“用心”,拓宽培训渠道,增强培训实效,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影响;思想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要“专业”,提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强化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
 
第三,行动跟进,确保在建强组织和服务群众中出实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做实干家、行动者和奋斗者,坚持不懈地强基固本。首先,构建创新体系,注入不竭动力。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既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党组织和党员群体的不同情况精准施策,也要与时俱进,注重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党的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符合实际需要,从而形成党建创新合力,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掷地有声。其次,构建保障体系,推动政策落实。建立合理的党建工作考评机制,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建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评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党组织自治机制,确保管党机制有保障。最后,构建服务体系,保证工作实效。坚持以卓越成果检验党组织表现,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思想、行动聚焦到跨越发展上并发挥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升级,实现在跨越发展中见成果;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突出服务群众这一主题,确保在加强党组织建设和服务群众中出实招。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推进清廉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2022-02-18 把推进清廉建设作为着力点和重要目标,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 
	   	  	 		
	   	  	 			 情理结合 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要义2022-07-08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巨大精神能量,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正因如此,理想信念教育历来得到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建设,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运用“精神上的‘钙’”“压舱石”等经典之喻,把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到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和“对党忠诚”的关键所在的高度。
 
- 
	   	  	 		
	   	  	 			 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2022-09-08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这既是中央文件首次采用“法治教育”的表述,也是首次强调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说,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关系依法治国的走向、深度和持久性。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