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史之四
2021-10-04
作者:人民网
来源:人民网
十四届三中全会是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的会议。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会议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论述,特别是1992年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精神,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十四大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任务。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有利于保障人民经济权利,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
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向一个新的高度攀升。在这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过去15年来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朝着本世纪末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下世纪中叶第三步战略目标,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来源:人民网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2021-12-07
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12月24日在京召开。主席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
党内巡视制度的起源
2022-08-31
中共党内巡视制度首先是为了传达中共的指示精神,确保政令畅通的迫切需要而产生。1921年11月,陈独秀在中央领导机构成立后起草了第一份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中央按照这一通告要求扩大宣传联络,加强统一领导,在中国劳动组织书记部成立后相继在各地建立分部,并派遣特派员来加强总部与分部之间的沟通联系。 -
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2022-03-1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积极探索创建党委统一领导、牵头抓总、发挥职能作用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机制,着力破除“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权责失衡、资源分散”的基层治理难点,努力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