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
2023-01-09
作者:一滴水
来源:三月雨
1976年1月8日,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百万群众泪洒十里长街,送别为国家与人民一生鞠躬尽瘁的总理。47年过去了,周总理的卓著功勋和崇高风范,仍深深铭刻在全国人民心中。
周总理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是矢志不渝追求革命真理、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他日理万机,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政治楷模。
2018年3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和其他常委同志全体出席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永远为后世景仰”。
主席总书记连用六个“杰出楷模”来概括周恩来的伟大人格: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
对于周恩来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主席总书记讲了两个故事:“换枕巾”和“十条家规”。
“换枕巾”
1958年,周恩来到杭州视察,随身还带着枕巾、棉褥子、床单、被子;其中,被子仍是解放战争时使用的,枕巾则缝缝补补破旧不堪。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趁周恩来不在,换了一条新枕巾,周总理发现后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他还说,“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就一个总理,再穷也不缺那几身新衣服,但问题不是缺不缺衣服,我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而且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本色。”
“十条家规”
周恩来一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在他身上,处处闪耀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灿烂光辉。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亲属有丝毫特殊。周家晚辈总结出的“十条家规”,读来更是发人深省: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廉洁自律的典范
周恩来个人请客吃饭一律自费。他的客人很多,有来拜访的、谈话的、请示工作的。每当赶上饭点,他常说:“一块儿吃饭吧,今天我请客。”他请客吃饭,一般都是简朴的家常饭菜,从不大吃大喝。1952年初夏,他邀请冰心夫妇到西花厅做客,共进晚餐,吃的是四菜一汤,唯一的好菜是一盘炒鸡蛋。冰心后来回忆说:“这使我感到惊奇和高兴。惊奇的是总理的膳食竟是这样的简单,高兴的是总理并没有把我们当作外人。”
1961年春节前夕,家乡淮安县委托人给周恩来捎来馓子、莲子、藕粉等土特产,周恩来收到后当即委托办公室回信,并寄去100元钱。信中说:“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送礼的情况下,你们这样做是不好的。”他还在随信寄去的《中共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上写了意见:“请江苏省委、淮阴地委和淮安县委负责同志认真阅读,坚决按照通知的精神办。”
有一次,周恩来过去的警卫员、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给他捎来一筐橘子。因路程遥远,水果不好退回,周恩来问清值25元钱后,让寄去50元。当工作人员问为什么要寄去这么多钱时,周恩来说:“多余的钱让他处理,不这样做,就制止不了他,这样以后他就不再送了。”果然,龙飞虎以高出一倍的价钱“卖”给总理一筐橘子,以后就再也不敢给老首长送东西了。他说:“送东西就等于敲总理竹杠,谁还敢送啊?”
周恩来的廉洁自律和俭朴作风,受到了身边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也深深影响了他们。有位秘书说:“总理除了工作,个人一生无所他求。特别是生活的俭朴,更是众口皆碑。”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三月雨:传承弘扬周恩来清正廉洁的作风
主席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周恩来同志生前致力于解决的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周恩来同志生前操碎了心的广大人民群众缺吃少穿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三月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把节点变成作风建设“加油站”
2022-01-01
节点就是考点,越是节假日等重要节点,越要对“四风”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
《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2022-09-08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气韵节奏紧密相关,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2022-09-13
主席总书记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一重要论述中的宗旨、根本、基础、保障和依托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同时,主席总书记还强调须处理好“五对关系”,即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的关系、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的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的关系、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关系,揭示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