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2022-09-13
作者:三月雨编辑
来源:三月雨

主席总书记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一重要论述中的宗旨、根本、基础、保障和依托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同时,主席总书记还强调须处理好“五对关系”,即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的关系、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的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的关系、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关系,揭示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方法。
自此以后,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指引,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日臻完善。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历史性地将安全置于同发展并重的位置。
2020年12月,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主席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个坚持”的重要要求,这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性集成和提炼,标志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正式形成。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维护国家安全列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三个方面重大成就之一,并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即“五个统筹”,总体国家安全观得到进一步升华。
由此,“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十个坚持”和“五个统筹”共同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涵,思想深刻、内容丰富,闪耀着意蕴深厚的理论光芒和实践光辉。
来源:三月雨编辑
(声明:“三月雨”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廉风化雨 清正三月
2022-03-22
兰山廉政展厅的内容设计为五章,每章选用一个字概括其内涵,分别为:基、严、纪、法、悔。纪律严明是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烙印,纪律建设是党与时俱进的永恒课题。因此党的纪律建设史是廉政展厅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
用法治文化培育法律信仰
2022-06-29
如果说,“法治中国”构筑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的基础;那么“法治文化”则是这一基础上必然绽放的文化花朵和最终结成的文明果实。 -
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
2022-11-17
严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2012年12月4号,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中央政治局就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主席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首先从中央领导做起,指导思想就是从严,朝严的标准努力,要动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