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教育基地更好发挥教育作用
 2022-08-10
作者:一片云
来源:三月雨

作为一个有着近9500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管理并教育好党员干部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类主题教育基地,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阵地,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让教育基地更好发挥教育效果,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十九年来,作为一家专注于教育主题展厅的文化企业,建设了千余个教育阵地,笔者作为其中一名有着十多年经验的普通员工,仅谈一点个人拙见,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一、以内容为王,让教育入脑入心。
各类教育基地作为教育的重要抓手,其展示的内容是核心,那么不论是各类声光电手段,还是各类艺术表现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这一点谈起来容易,真正实施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因为建设项目的主体分为建设方和承办方,建设单位一定要基地有所特色,而承建单位要追求利润,这两点原因就很容易让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
不论是沉浸式体验,还是各类大型互动展项,其展项本身的特色与亮眼无法替代其体现的内容。如果没有核心突出表现的内容,再好的声光电展项,也如水中月,镜中花,没有实际效果。
若让教育类展厅发挥更大教育作用,不仅需要将内容放在首位,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表达内容,让内容不仅入脑还能够入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基地发挥更大成效。
二、以人为本,让被动式灌输转化为主动学习。
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生理层面,另外一个是心理层面。
生理层面容易直观看到,例如字体大小、展柜高低、展板位置、光线明暗,是否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是否满足了人们接收到内容信息的基本条件。比较常见的一个情况是,部分文博类展厅项目,字体非常小,观众即使趴在展板上,也很难看清字体,若问及原由,是设计觉得字体太大不好看,由设计主导来建设的展厅项目,必然出现为了到达设计效果而忽略内容,忽略参观者感受,忽略参观基本需要等情况。
心理层面容易被忽略,就是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参观者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是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影响。若要基地发挥更好作用,需要深度研读心理学知识,最大程度化解参观者的抵触心理,满足其好奇心理,顺应心理学的相关规律,明确隐藏的各类问题,清楚建设的目标,才能在观众的心理层面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三、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
在学术界一直有一个争论,党员干部教育应该以理性教育为主还是以感性教育为主,笔者认为两者本就是一体,相辅相成。但从受众角度分析,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往往都是高知人群,他们仍会犯罪往往因为侥幸心理与机会主义。若让党员干部认知层面再上一个新的高度,就需要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引导党员干部向高层面的需求进行引导。这里说的以理服人,就是教育党员干部向上向善,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内心理解并认同,形成思想上的一致性。
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用讲故事,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让这些故事真正深深打动与影响现场观众,触及内心深入,产生共鸣,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就对策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受众真正的现场感受为出发点,认真研究每个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作用如何,是否能够达到目标,也唯有这样,才能让教育类展厅更好发挥其作用。
四、以技术为手段,强化表现形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扩展了展厅承载内容的空间,同时提升了现场参观观众的体验感,从某种角度上看,新技术的应用正是满足了参观观众的某种心理需求,使其有特别的体验,进而印象深刻。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从文字到视频,再到短视频,节奏越来越快,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从单纯的文字再到语音讲解,再到动态视频,再到VR全景体验,其维度也越来越丰富。
要跟上这种变化,适应观展需求的日益提升,就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将最新的各类技术手段应用到展厅中来,让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不断突破思维定式,拒绝“千馆一面”。
五、以艺术为媒,让呈现内容融会贯通。
从某种层面讲,艺术如同技术一样,不断在发展变化,却又无处不在,艺术融合在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但如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技术的进步一样,技术仅仅是实现人类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而艺术也如此,如同一种媒介,让表达的内容用这种媒介呈现出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艺术的使用应该是与万物相容的,讲究和谐,讲究美美与共,讲究基调,形成范式,形成风格,形成一种大众能够接受的美学,进而让参观者更直接的进入一种情与境,被其吸引,并情不自禁的深陷其中。
对艺术的需求,从某种层面上讲,是观者不断提升的观展需求的一个体现,大家在内容学习的同时,需要在艺术层面得到一定的进步和提升,进而促进了大家更多走进教育基地,主动接受相关教育。
总结,让教育基地更好发挥教育效果,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话题,每个项目都是理论的一种实践,更是理论的一种创新。
回想十几年来在三月雨的心路历程,个人经验总结,如果单纯以盈利为目的,是无法建设这类教育基地项目的,因为建设教育主题基地,不仅需要专心,匠心,还有一个企业的良心。
一个好的教育基地,需要时刻以发挥最大教育作用为目标,守正创新,肩负社会责任,不断进取,才能助力社会实现风清气正,朗朗乾坤。
来源:一片云
(声明:“三月雨”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如何理解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方式,推进防范和治理腐败工 作常态化、长效化?2022-07-15 主席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这是主席总书记首次提出在进行反腐败斗争时要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为我国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了新的指引。
 
 
- 
	   	  	 		
	   	  	 			 好家风的四大核心要素2022-09-07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性格和气质,不同的家风形成了千家万户不同的形态,也影响着家庭成员的风貌。家风由很多要素构成,主要有四个核心要素。
- 
	   	  	 		
	   	  	 			 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2-08-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建设好每一个家庭,就是在为建设强大的国家贡献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