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好展览的十个标准
 2022-07-25
作者:三月雨编辑
来源:三月雨

一、展览要有高度。展览的高度既体现在政治站位上,也体现在文化站位上,还体现在历史站位上,其核心是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导向。
二、展览要有广度。展览的广度主要是指展览的宽广视野与深厚背景, 既要管中窥豹、小中见大,能够以物说史(事)、以物释史(事)、以物证史(事),又能由大察小、由上看下,把小历史小事件与大时 代结合起来,让展品与事件、人物与背景、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三、展览要有亮度。展览的亮度就是展览的独创性或者说创新性,就是展览设计制作中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东西。独特的叙事角度或者说展览视角可以既充分体现文物、主题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张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展览叙事的视野、内容和方式,其本质是策展人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外在反映。
四、展览要有力度。展览有力度主要是指展览的视觉冲击力,这首先需要有很好的创意和设计,要有鲜明的主题主线,与时代发展和公众关切契合度高,形成较强的展览张力,而这又取决于策展人的思维方式、专业水准以及设计理念。
五、展览要有深度。展览的深度实际上反映了展览获取学术支撑的程度,实际上也是策展人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准的外在呈现。展览不仅仅是把一件展品放在展线上,展示它的历史之久远、制作之精美,更重要的是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充分展示出来。
六、展览要有厚度。展览的厚度主要是指在展览空间内部通过从展墙设计到展柜布置再到展台安排所形成的观众与展品之间的空间距离。展览语言就是展品摆放的次序、形态以及辅助手段运用的方式,它们通过前后、高低、色彩、明暗、体量等等的变化共同构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独特新鲜的视觉形象,以此向观众传达信息、进行交流、产生共鸣。
七、展览要有谐度。展览的谐度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展览的节奏或者韵律,展览必须通过展览结构的详略轻重和形态变化来展现出展览的主题,展示出故事的起承转合,讲清楚文物的前世今生,令人看起来似行云流水、婉转如意。
八、展览要有弧度。展览的弧度主要是指展览的空间构成,有弧度的展览主要是指空间利用好,能够把展览、展厅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和安排的展览,进而能够把观众纳入其中,让观众切身感受到身处展览之中而不是置身展览之外的旁观者,因而更多强调展览的空间感和沉浸感。
九、展览要有温度。展览的温度主要是指观众对展览的切身感受,主要用观众与展览之间的心理距离来衡量,直观反映在观众的观展体验上。归根到底,展览是让人来看的,观众的感受是判断展览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展览的温度就是观众的舒适度。
十、展览要有拓展度。展览的拓展度一般通过三个维度呈现出来:一是图录的制作,精美的图录能够赋予展览以长久的生命;二是在线展览的推出,这往往以虚拟展厅的形式呈现出来;三是文创产品的开发, 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把文物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充分完整地提取出来、放大出来。
来源:三月雨编辑
(声明:“三月雨”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三月雨举办“新时代中国廉政制度创新”主题培训2022-08-31 8月22日下午,“新时代中国廉政制度创新”主题培训在三月雨211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的宋伟教授,为三月雨的策展人员带来了一堂拓视野、阔思路、强认识的廉政制度建设专题讲座。
- 
	   	  	 		
	   	  	 			 深入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身规律2022-08-04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主席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党在历史上形成的管党治党有效经验,深刻分析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根源,根据新时代党所面临的任务要求,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谱写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必须遵循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管党治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理想信念教育包含哪些内容2022-09-08 现代汉语词典对“理想”一词的解释是,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理想,顾名思义,是一种理性的想象,它是以现实为根据,在未来的某一天有可能变为现实的图景,也就是奋斗目标。因此,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它在实践中形成、有实现的可能,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则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因此,信念就是实践检验后人们自觉坚持的稳定的生活准则,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始终坚守的一种精神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