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点发力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2022-07-15
作者:三月雨编辑
来源:三月雨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从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擘画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在战略谋划、工作落实、组织推动等方面提高站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
在战略谋划上要突出“大视野”。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明确根本任务、工作定位和实践路径,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一、根本任务要注重培根铸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理想信念“总开关”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信、细照笃行,不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这既是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根”和“魂”,也是确保廉洁文化建设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根本保证。
二、工作定位要围绕“国之大者”。廉洁文化建设要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围绕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文化强国建设等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任务和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廉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策划廉洁文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产品打造,持续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磅礴的清廉力量。
三、实践路径要紧扣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发挥廉洁文化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支撑作用,要充分运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成果开展警示教育、加强通报曝光,放大不敢腐的震慑作用;要加强形势教育、纪法教育,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强化不能腐的制度约束;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政德教育、家风建设、示范引领,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将廉洁文化价值导向、行为约束、环境净化的基本功能转化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治理效能。
四、挖掘廉洁文化“源头活水”。要从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中寻求滋养,深入挖掘本地区文化中的勤廉基因,全面盘点承载廉洁文化资源的文物古迹、红色遗迹、名人故居、清官廉吏、文艺作品、非遗技艺,总结提炼蕴含其中的廉洁理念,建立门类齐全、彰显本地特色的廉洁文化“资源库”,为廉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丰富滋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鲜活起来,焕发出清廉的时代新声,实现廉洁文化古今交融、廉洁思想代际传承。
五、打造廉洁文化“金字招牌”。廉洁文化建设载体多样,包含宣传报道、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图书编辑、文艺创作等多种方式,在实践中容易出现零敲碎打、昙花一现、各自为战等问题。通过打造廉洁文化品牌,能够实现多种载体的有机衔接、成果共享、持续发力。要立足本地特色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年度行动计划形成清晰的路径规划,通过深耕细作、接续发力形成精品力作,通过分类施教、创新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强化受众对品牌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廉洁理念的行动自觉。
六、社会广泛动员唱好“和声”。廉洁文化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自说自话,而要开门迎宾、搭建平台,积极引导高等院校、高端智库、传媒机构、文化企业等单位,广泛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主题策划、活动组织、产品制作等各环节,通过资源共享、力量共融、机制共建、精品共创等方式,不断提升廉洁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如何有效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2022-04-06 近年来,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风建设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廉政馆、家风馆等教育阵地。在河北廊坊,在陕西安康,在河南巩义,在江西抚州,在浙江遂昌……,有着一批由三月雨公司协助建设的家风家训展馆,它们作为助推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有效载体之一,已经成为当地弘扬优秀家风文化、打造精神家园的地标性景点。
- 
	   	  	 		
	   	  	 			 深化整治“影子公司” “影子股东”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2023-05-15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坚决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随着反腐败斗争走向深水区,“影子公司”“影子股东”及政商“旋转门”等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花样翻新,并呈现出权力变现期权化、风腐交织一体化等特点。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力遏制,但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优良家风建设方面有哪些工作亮点2022-06-28 新制定、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规定了“家风条 款”,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廉洁齐家”,家风建设由“软要求”变成 “硬约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