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
 2022-06-24
作者:夏新
来源:理论园地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贯于检察文化建设始终
“以人为本”原则的提出,首次旗帜鲜明地张扬了“人”的主体地位和最高意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亲民爱民的人本情感、体现了博爱为公的政治胸怀。2014年9月 21 日,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说到“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检察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为民”、“便民”。“为民”一方面要更好地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真正把法律监督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上,不断提高检察人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回应民众诉求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要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成“人”来看待,保障其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保障其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诉讼地位,体现尊重人、关怀人和发展人的柔性一面。“便民”即检察机关需要为人民群众方便诉讼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在细节上打造方便、快捷的诉讼方式和渠道。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人员更要及时学习最新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充分发挥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移动网络,尤其是博客、QQ、微信、微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媒体的作用,充分激发新媒体技术“为民便民”的功能和作用。
以业务建设为基础打造检察文化建设
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就必须要立足检察业务建设这一根基,充分认识检察业务建设在检察工作整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坚持集中人、财、物等资源优势开展业务工作,突出检察业务建设在检察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产生这些体系的时代的需要。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因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都要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都要服务、服从于时代。新时代必然催生新的检察理论和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反贪、反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机构人员转隶后,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刻、系统、科学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深入研讨检察文化建设,以适应这个历史节点的需要,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
来源:理论园地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用“沉浸式体验”增强廉政教育效果?2022-07-06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教育展览、警示教育等相关活动,在全国各地更加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提升廉洁警示教育的效果,真正入参观者之心,助力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廉洁教育展览行业从业者需要深刻思索的课题。本文从近年来比较火“沉浸式体验”方式入手,分析了该方式在廉洁教育展览和警示教育中的运用。
 
 
- 
	   	  	 		
	   	  	 			 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2021-11-3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更加深刻的理论概括,制定了更为详尽的实践指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把共同富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遵循理论和实践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解决好共同富裕问题,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 
	   	  	 		
	   	  	 			 党的会议制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2022-07-01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回顾过往,党和国家的诸多重大会议记录了党的奋斗实践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前进,领导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鲜明中国政治特色的会议制度。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9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