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中
2022-05-31
作者:朱永新
来源:人民日报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有着很强的时代价值。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课本、课堂、校园,可以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与成长过程对接,让学子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文学艺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很强的教育价值。优秀传统文化能为铸魂育人提供重要支撑,其中的道德、思想可帮助立德修身,文学、艺术可用来提升素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独特智慧,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鼓励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
推动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关键在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正是旨在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支持各级学校结合区域特点研发、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鼓励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支持优秀传承人为中小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分学段、分年级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特别是在传统节日和节气中潜移默化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学科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建立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机制。同时,可以按照相关改革要求,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述评、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考评体系,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探索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核。
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以强大精神动力凝聚人心、汇聚民力,才能筑造全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刀刃向内 坚决防治“灯下黑”
2023-02-10
主席总书记强调:“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忠诚于党、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善于斗争,在攻坚战持久战中始终冲锋在最前面。”对纪检监察队伍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确要求,为新征程上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2022-05-01
新形势下,要想保持国内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决定因素在于人,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按照德才兼备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敢于消除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不利因素,不断提升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号召力。 -
主席法治思想的四大核心要义
2022-07-25
主席法治思想的四大核心要义:奉法强国的战略思维、崇法善治的鲜明导向、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立己达人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