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梦新时代,用红色文化涵养艰苦奋斗精神
2022-05-30
作者:邓纯东
来源:人民日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勤劳勇敢、奉献牺牲、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熔铸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内核,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精神动力,昭示出一个道理:伟业成于苦干实干,幸福源于艰苦奋斗。
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何等波澜壮阔、何等艰苦卓绝!“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其中展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形象何等崇高伟岸!20世纪60年代,30万林县人民面对极度缺水的生存困境,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靠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宁愿苦干、绝不苦熬的艰苦奋斗精神,苦战10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起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人间奇迹。过去几十年间,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攻坚克难、勇于创新、顽强拼搏,成就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彰显了永远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色。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矗立起的一座座不朽丰碑,正是中华儿女在艰苦奋斗精神感召下敢于追梦、勇攀高峰的生动注脚。
任何幸福美好的生活,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精神。时下,有的人觉得时代、环境变了,艰苦奋斗“过时了”。这种观点是错误和有害的。艰苦奋斗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始终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这是因为,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国改革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矛盾与问题、面临的挑战与风险前所未有,更加需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把红色基因融入党的全面建设中。应当把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作为重要途径,了解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从历史叙事中探寻奋斗足迹、感悟艰苦奋斗精神。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创新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和呈现载体,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红色教育,通过文献、歌曲、影像、雕塑以及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的光辉历史和英勇事迹,用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感召人、鼓舞人,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精神力量。建立弘扬红色文化的体制机制,激励党员、干部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坚守如磐初心、勇担时代使命、永葆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来源:人民日报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扎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2022-05-19
作为夯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全面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服务于廉洁政治建设的整体目标,培养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引导政府秉公用权、廉洁奉公,在整个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政风,培养人们对廉洁的信仰和追求,使廉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
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2022-08-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建设好每一个家庭,就是在为建设强大的国家贡献力量。 -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反腐败声音
2022-11-18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本次峰会讨论了当前国际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各方同意要采取切实行动应对。
国家主席主席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主席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全球贸易、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反腐败是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反腐败国际合作十分重要,二十国集团成员要坚持对腐败零容忍,加强追逃追赃国际合作,不要成为腐败分子和资产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