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担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2022-05-13
作者:王坤
来源:人民论坛网
做好新形势下的法治建设工作,首先要明确思路目标、更新思想理念。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工作就难以找准方向定位。《纲要》对未来法治建设工作提出了总要求,包括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总体目标都很清晰、很具体,既实用也好操作。从宏观层面讲,法治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当然不是一个短期目标,而是一个常态化坚持、且不断创新应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若没有法治保障这个必要条件,任何改革都将寸步难行,任何创新都是毫无意义、毫无效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法治理念不可缺位,既要入脑入心,又要时时更新,让法治引领日常工作成为新常态。只有当我们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治手段,作出重大决策时才会有理有据,落实重大部署时才会不折不扣,社会事业发展也才会经得起可持续的考验。
法治建设既为现实所需,也必为大势所趋。仔细研读《纲要》内容,法治建设怎么做、有哪些阶段目标、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应知尽知。在此基础上,各级职能部门要以《纲要》为统领,坚持高位谋划,高效推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应率先践行法治,主动作好示范,作好引领。一方面,思想理念要实现大转变。在新时代背景下,法治建设的内涵更丰富,要求自然会更高,我们的思想认识也要同步深化。应当明白,只有做到法治先行,改革创新才会真正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确保经济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繁荣局面也才能更持久。另一方面,行为决策要紧扣法治主线。
同时,推进现代法治建设,并非只对“关键少数”提要求,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共同职责,需要全民参与。鉴于此,提升地方法治建设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不断营造厉行法治的浓厚氛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讲,把“社会认同、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方面,要在宣传实效上精准施策、精准用力。可以活动为载体,明确主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说法、讲法、学法、用法,教育引导人们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从而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另一方面,要在工作推进中善用巧劲。总之,构建现代法治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公平与正义之旗竖起来,把文明和谐的种子传播开来,让群众在真切体验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03-23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我们积极创新方式方法,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把基层宣讲阵地建设成为团结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 -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022-05-01
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展厅建设的主力军,将不负韶华,以其高度专业化、系统化的廉政展厅建设经验,深刻把握党风廉政教育,为党和国家的宣传事业贡献力量。 -
三月雨: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2022-10-31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